环境保护遥感方案
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总体要求,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遥感技术的实时监控技术,加快完善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和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体系,使生态环境管理进入正规化、常态化。将遥感技术应用到生态环境保护中,不仅能加强预报预警和信息化能力,还能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呵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服务内容
-
1.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指根据监测的目标,运用相关技术与指标,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2.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
通过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把与被监测对象有内在联系的数据与数据采集系统所取得的信息叠加、合并、分析。 -
3.实现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
动态监测的范围扩大、周期缩短,精度提高、现势性增强、工作量减小。 -
4.实时监控,及时预报预警
动态监测的范围扩大、周期缩短,精度提高、现势性增强、工作量减小。
技术方案
-
热红外遥感监测(多次重返持续监测)
-
地理信息系统
服务方案
-
(1)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①大气污染监测 ②大气污染物定量监测 ③气溶胶浓度监测 ③灾害性大气监测 -
(2)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①油污染 ②悬浮物污染 ③水体富营养化监测 -
(3)土壤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①对地面污染的监测 ②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 ③对城市绿地的调查 ④土壤环境监测与管理 -
(4)辐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①地面反射率监测 ②大气辐射遥感监测 -
(5)重点污染源监测/预警系统
①水环境污染源监测 ②固体废弃物监测 -
(6)生态监测/预警系统
①土地覆盖监测 ②草地监测 ③湿地监测 ④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